一壶香茗,一架古琴,一位俊逸的少年郎君安静的端坐在树下。
清风吹动拂柳,也吹动少年的发丝。
地上绿草如茵,身后的树上蝉鸣不已,地里劳作的农夫唱着沧桑的乡曲,一只大狗吐着舌头静静的趴在树下。
在这风景如画中,萧寒微闭双目,轻抬起双手,十指灵活的在琴弦上拨动几下,几声清脆悠扬的琴音顿起。
侧耳听了听琴声,萧寒微笑点头,似乎对这架古琴很是满意!
就在期待他弹出一曲千古绝唱之时,萧寒却伸手抄起了一块抹布,抱着古琴使劲擦了起来,一边擦还一边嘀咕:“老孙也是,说好今天教我练琴,怎么到现在都没个人影?”
好吧……我承认,刚刚说了半天,其实他就是在做样子!弹琴?琴谱在哪里都不知道……
要说这学琴,并不是萧寒心血来潮。而是孙思邈实在看不得萧寒成天无所事事,竟捣鼓一些乱七的化外野人。
其实这些事情萧寒早就发现了,他也早已通过自己亲身施为而来为此做一些改变。
比如说萧家庄子里的学堂,里面教的并不全是圣人之言。其他诸如数学,制造工艺等实用学科都需要了解。
而在这里,萧寒记录的三季稻生长手册也全部都是用白话文记载,包括要司农监代为记录的那些,都被他警告过,必须用最直白的语录!
咱不缺那点墨,更不缺那点纸!这些东西日后都是需要念给其他各地农夫的,你写的那么深奥,谁能看得懂!
标点符号,这东西已经慢慢有流传开来的趋势,起码老孙在写医书的时间就加进了逗号和句号,而萧寒和长安之间的通信更是开创性的从左往右念。
改变,从来就不嫌小!怕的是没有改变的勇气,现在看来,唐人还是乐意接受好的改变的!
胡思乱想的时候,时间就过得格外的快,等到萧寒长出一口气的时候,老孙已经坐在一边安然的品着香茗。
“咦?孙道长,你什么时候过来的?”萧寒惊奇的看着孙思邈问道,他刚刚一点声音都没听到。
孙思邈浅饮一口茶水,感受到苦涩过后的一点甘甜后,这才睁开眼睛,舒坦的看着萧寒说:“刚来,看你在想事情就没有叫你,你刚刚在想什么,一会咬牙切齿,一会又嘿嘿傻笑?”
“没有想什么!”萧寒断然否认,看着孙思邈似乎不信,又赶紧说道:“就是小子瞎想,咱今天不是学琴么,别管那些小事,开始吧!”
“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