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见成效(1/3)

作者:放羊小星星
福宁殿。

「官家,政事堂那边传来消息,开封府界,京东路,京西路的裁军一事,进展颇为顺利。」

「那些被拣选的人,得知放免归家的恤恩,丝毫没有怨言,纷纷盛赞皇恩浩荡。」

「如今,三地一共拣选了近一万人,并且拣选仍在继续,依照政事堂的计划,最终应该能裁撤掉两万人左右。」

提到‘两万,这个数字,雷允恭语气一顿,连忙用眼角的余光瞄了一眼官家。

这个数字,太大了。

当他第一次得知这个数字时,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饱私囊!

三地的厢军总数不过七臣们来了一记狠得,现在也是时候给个甜枣了。

用三十万贯来堵住文臣的嘴巴。

这买卖,很划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而且是好消息。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应天书院,应天府距离西京并不远,很多儒士途径西京的时候,都会去寇府拜访一二。

按照李杰的意思,寇准也试着吹了吹风。

最终,结果是喜忧参半。

支持以诗赋取士的人确实不少,但不少有识之士,也看出了科举制度中的隐忧。

如今的科考制度,考的是博闻强记的能力,不问才学器识,即便是才学俱佳的考生,应试是用错韵脚,也会被黜落。

【讲真,最近一直用@

取士吗?

而且根据寇准的汇报,绝大多数赞同科举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门的名儒。

这一点,其实很有意思。

任何时代,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后继者,以及挑战者。

科举无疑打破了门阀世家的体制,唯才进举,但现行的科举制度,也不是没有捷径。

应制诗,自有规律。

相比于那些世家大族,寒门出身的子弟,单单在这一点上便差了很多。

世家大族占据社会资源明显更多,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报,然后他们便能从中总结出部分规律。

最后,在应试之前,他们还能根据贡举官的身份,投其所好。

这里的投其所好不是贿赂,也不是舞弊,而是根据贡举官的性格喜好,写出符合贡举官感官的应制诗词。

当然,即便改革了现有的科举制度,不以诗赋取士,改考实学,实务,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仍然会占据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