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重策论(2/3)
作者:放羊小星星
稳定,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如果内部不稳,纵使国力再怎么强盛,最终也难逃衰亡的命运。
正月初五。
省试知举官的名单正式出炉,以翰林学士鲁宗道权知贡举,知制诰宋绶、陈尧左,祠部郎中章得象同知贡举。
此份名单一出,嗅觉敏锐的人顿时嗅到了不同的味道。
早在真宗在位期间,鲁宗道便主张科举兼采策论,直到现在,鲁宗道依然是如此认为。
官家点名由鲁宗道担任贡举官,显而易见,寇准一直宣扬的改制问题,很可能会成为事实。
哪怕朝廷没有明确新的取士标准,但毫无疑问,改革的小火苗已经烧了起来。
内东门小殿。
在名单公布之后,李杰依照既往惯例,召见了贡举官。
这几个人当中,鲁宗道曾经给李杰讲过课,宋绶和陈尧左如今正在为真宗修史。
严格来说,他们三个担任贡举官是合情合理的。
唯独章得象的任命,倒是有待商榷。
首先,章得象并不是高级文臣,既没有馆阁加身,也没有高级文臣的加衔。
他只是三司度支判官而已。
不过,谁让是李杰亲自点了他的名,即便章得象资历不够,只要有天子钦点,也是合乎流程的。
“天禧年间,鲁学士曾言,进士试诗赋,不近治道。”
“朕,深以为然。”
“唐之制,专一辞赋取士,故天下之士,尽皆奔走于声病对偶之间,此乃于国无益也!”
“故,朕以为科举当以策论为先,然,今天下之士,沉溺于浮艳声病之文,便有更易,亦需徐徐图之。”
“陛下圣明!”
鲁宗道闻言当即躬身高呼,附和道。
“国朝接唐、五代末流,文章专以声病对偶为公,为求工整,往往剽剥故事,极尽凋刻,已失辞赋之本意也!”
“如杨亿,刘筠,其学固博,然为求工整对仗,其文难免流于俗也。”
“而韩愈之文,却鲜有人知。”
“臣以为,科举当先试之策论,使辞文言古今之之乱,简其程式,使得以问其大义,不必专于记诵。”
这边,鲁宗道的发言刚刚结束,宋绶立马跟着讲述道。
“臣以为,读书不可失其博,亦不能失其专。”
显然,宋绶对偏重策论是有意见的。
他认为,专且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