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6章 超级大成果出炉,王浩:它是最完美(2/6)

作者:不吃小南瓜

这个求解方法比原来的方法会更加的近似,若是能有精确解组也可以代换求出精确解组。

“通过无限延伸来进行分析,再求出相应的适用解集。”

“这会让解集变得更加清晰、精确,也能得出更加近似的解组。”

“但是,有什么用呢?”

王浩在做了总结以后,不由得想到了应用的问题。他所使用的这个方法确实可以求出更精确的解组,但相应的计算分析难度大大提升。

其他的学者想要用同样的方法做分析,理解方法的门槛就已经非常高了,需要掌握很多跨领域的知识。

即便是已经掌握了求解方法,求一组解集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天赋好的,也许要一个星期?”

“差一些的,也许要几个月……”王浩思考的有些不确定,但以内容来做判断,即便是周清源教授的水平,也肯定属于‘天赋差’的类型。

这种天赋差的判断,主要是因为对于‘复杂分析’并不擅长,使用复杂分析的方法就不可能熟练。

同时,擅长分析的学者,又不一定精通偏微分方程。

更不用说,其中还牵扯到函数分析、计算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了,门槛已经高到把绝大部分数学家排除在外。

这个计算方法实在是太难了,已经难到了想要覆盖应用,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一是不可能利用电脑进行分析。

二是人为进行分析,对学者的要求太高。

另外,即便能求出更精确的解,意义似乎也不大。

比如,飞机外形设计。

外形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专门为了‘更精确的计算’,就针对性的改变机翼或其他部位的方向、大小。

这种直接性的应用设计,普通的近似求解已经足够了。

“所以,这个研究没有意义?”

“但是发表出来也不可能。”即便暂时想不出应用方向,但因为方程求解和应用直接相关,非理论的内容也不能直接发表出来。

这就让王浩很是为难了。

他总觉得直接写个论文,然后提交保密归档,实在太过于浪费了。

即便是做保密归档,如此有难度的内容,也不会有几个人来查看,可能保密归档后,论文就会一直在保密文档里,过上几十年,都不会有人去掌握内容。

“不然这样,我自己来设计个飞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