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可不止是强湮灭力场薄层,还需要外层的抗高热、高压性能的材料,强湮灭力场不可能吸收所有的能量,大部分能量还是要转化为功率的,正常应该设置在中间层,起到阻拦高热传递的作用。>
内层,还是要有抗高热的材料或设计。>
此外能量传输上也需要抗高热、抗湮灭力场作用的材料,两个方向入手都必须研究升阶材料才能达到标准。>
‘技术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阶材料的研发。>
有了容器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的基础支持,到时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绝对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池的研发,只要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研究制造就不需要太长时间。>
……>
研究,正式开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几人的研发小组,他担任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汤建军则是研发组的特邀专家兼任副组长。>
这代表了对于汤建军的重视。>
虽然汤建军有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实际上,放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担任技术组长也不容易。>
因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参与了一系列湮灭力场技术研究,还以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要比汤建军有地位。>
研究中心还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组的赵家盛,原来就是超导材料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科学技术大学担任三级教授,能算的上是‘储备院士’。>
黄宏军,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代表国内专家团参与过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并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后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学者,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名气,各自领域的能力水平并不比人差。>
不过,汤建军是专业对口。>
他是核磁专家。>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也有核磁专家,但磁力设计研究方向上,就赶不上汤建军专业了。>
汤建军研究了十几年的托卡马克装置,对于电磁、磁场领域的设计,不是一般学者能够相比的。>
在成立了研究小组后,王浩也建立了科研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横向反重力场内置磁场发生设备制造强湮灭力场(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