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场设备都有研究,让他辅助主持实验工作再适合不过。>
很快。>
廖建国受到了消息。>
射线实验组也一直在忙碌,他们正准备接受新材料,并试制新的射线设备,新设备制造的射线强度更高,传播距离会更远。>
“从理论上来说,覆盖范围超过500公里,强度会接近二十倍率。”>
“这种强度下,实验中也许能有新发现。”>
廖建国很期待。>
在担任射线实验组负责人后,廖建国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他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射线实验组能够脱离湮灭力场实验组,或者说脱离王浩团队,并单独进行技术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一切研究的内容都能独立起来。>
“建立一套独属于射线的技术体系,和湮灭力场实验组彻底分割开来,到时候,射线的研究才能成为单独的方向。”>
从理论上确实是可以的。>
湮灭力场实验组制造的是区域性强湮灭力场,而射线实验组制造的是反重力场,只是靠外层磁干涉才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
两个技术是不同的。>
问题就在于,射线实验组使用的技术核心。都来自于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成果,甚至包括底层使用的材料也是如此。>
现在他们准备制造的新设备,也需要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给予材料和技术支持。>
这就是郁闷的地方。>
技术受制于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有一些小的研究成果,却根本不被重视。>
廖建国的工作成果,也是不被认可的。>
很多内部人士认为,射线实验组单独做的研究根本没意义,还批评射线实验组的高经费支出。>
高经费,砍掉就好了。>
反正已经有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湮灭力场实验组,让王浩率领的两个重要机构提供射线技术就好了。>
这就是廖建国郁闷的地方。>
“一定要多努力,研发出新成果!”>
“一定要让射线的研究独立出来,到时候,才能成为单独的机构,而不总是被和强湮灭力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廖建国不断激励自己。>
这时候,他看到了王浩发来的申请,让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