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反射镜,占据了绝大部分质量和空间,其他设备倒是其次了……”>
很多人私下讨论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越是讨论就越是紧张,“谁有具体消息?起降测试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我对王院士的了解,应该是按照计划进行。”>
“那不就是这一轮检测结束?”>
“对~~~”>
“这么快吗?我觉得稳妥为主,还是再等几个月……”>
“这种大型项目,感觉都应该是检测几年,然后再进行有风险的测试,现在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是啊,我也这么看。”>
他们的看法当然是没有意义的,最终决定权的就是王浩。>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第一时间就敲定了测试时间,然后就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上级部门。>
这次的测试可不是普通的实验。>
光压发动机受到了国际关注,也是国内最大型的项目,第一次提降测试是非常重要的,肯定会有领导组过来旁观。>
当然,以后的每个实验都很重要。>
第一次总归是不一样的,能够成功让光压发动机升空,就说明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也能够打破舆论上的一些质疑。>
就像是项目组内部人员的想法,舆论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的理论是错误的,还有些人认为,光压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完成,就只是一项假想的科技。>
舆论上更多的人则质疑理论和设计问题。>
光压发动机理论认为,必须要制造出5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够保证制造出足够强的光压。>
如果温度在5万摄氏度以下,制造出的光压就会呈现指数性下降,去作用于航天器上的推力,甚至赶不上或者推进器的效果,更不用说,光压发动机还制造的如此庞大,很可能连本身都无法推动。>
当然,有担心和质疑,也同样有信任和期待。>
后者人数占比很少。>
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得知起降测试即将进行以后,对待工作都变得热情很多,逢人便说起对于起降测试的期待,“终于要开始实验了,我已经等了很久。”>
“第一步即将测试,非常关键。”>
“虽然已经完成了光压测定实验,测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