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者并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从强度上就不用担忧,理论上来说,想要形成黑洞,强波区域的湮灭力,强度最低也要达到几百倍率。”>
“显然,是不可能的。”>
“王浩院士说过这个问题……”>
之所以提到王浩,就是为了增加说服力,“高倍率的强度不仅仅是高技术,还需要环境支持。”>
“即便是掌握了再高端的技术,地球上的环境也不可能制造高倍率的强波,所以根本不用担心黑洞问题。”>
这个解释让记者们放心了,也足以平息舆论的担忧,主要还是因为提到了王浩,换做是卢震、杨志芬,他们做再多的解释也没有说服力。>
之后有记者又问起强波技术问题。>
杨志芬和卢震就一问三不知了,一则是因为他们知道的确实比较少。>
二则,即便是知道也不能说。>
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以后,舆论对于黑洞的担忧平息下来,很多人都开始对于碳硅晶石感兴趣。>
更感兴趣的是科研机构。>
那些相关的科研机构很清楚,新的物质就代表广阔的研究空间,更不用说,新物质还具有全新分子结构了。>
全新的分子结构,能研究的内容就太多了。>
比如,内层电子共价结构,共价是什么样的形态?>
其中多少电子参与?>
如果做精细的实验设计,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来测定分子力、键位力。>
继续拓展,就可以研究内层共价分子力、键位力和外在物理特性的关系。>
等等。>
虽然有很多科研机构都非常感兴趣,但能够快速得到碳硅晶石的,基本都是国内相关的机构。>
另外,一些友好国家的机构、有合作的机构,也能够在后续拿到材料。>
其他的机构想拿到材料,也只能等到碳硅晶石正式对外售卖,考虑到碳硅晶石售卖,很可能是以‘珠宝’形式定价,价格也会非常的‘不友好’。>
……>
强波实验基地。>
研究组并没有被外界的舆论所影响,他们依旧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
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于强波区域的性质测定。>
另一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