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拓土之功,吸引人才来投。
刘封的这一想法,立足于汉民族壮大发展的高度,比起单纯的魏蜀吴内斗要更加的有吸引力。
“君侯高见,恢自叹弗如,但有差遣,恳请君侯明言。”李恢看着神采飞扬的刘封,心中波澜起伏,无法平静。
他是建宁郡俞元县人,在汉时建宁这个地方属于蛮荒之地,要不是祖先迁居于此,李恢也不会对南中这个地方有什么留恋。
在他眼里,南中是诸蛮聚居的地方,汉人的力量太过弱小,只有经过积年累月的感化和教育,才有可能将这里变为真正的汉家疆土。
说服了李恢之后,刘封一颗心终于放回到肚子里面,遂拉着李恢开始讲述起他的一系列构想起来。
比如,成立一家由大汉为主、诸夷参与的商贸马帮集团,来往于汉蛮之间,贩运身毒等地的稀缺物资回巴蜀,赚取的利润按比例分成。
再比如,组建一支由南中诸夷一起参加的开拓军队,由大汉派出将校担任教官,可以打汉军的旗号,对外进行征伐,这样一来,既笼络了诸夷洞主的心,又满足了他们壮大部落实力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假以时日,这些洞主们会渐渐忘了本部落的传承,而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汉人。
这种民族的自豪感一旦产生,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无法被磨灭,刘封相信,等到南中诸夷如杨锋等人的后代成长起来时,他们心中执念的,一定是大汉,而不是弱小不知名的什么银治洞洞主。
刘封的一番话,让李恢茅塞顿开。
感化诸夷的方法,原来不只是日积月累的教育,还有刘封这种向外扩张、利益合作、臆想为汉的方式。
其实,刘封这个思路放在后世的话,一点也不新奇。
西方人在殖民过程中,搞得就是这一套标准,他们先占地方,然后用利益诱使一些当地有名望的人投奔,然后打着“解放、民主、自由”等等旗号,去占领更为蛮荒的地方,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殖民地占领下来,最早投奔的人也就自认为是西方人了。
李恢很兴奋,一直以来都处于迷茫状态的他,被刘封的这一套理论所说服,开始自动的在南中一带宣讲刘封理论起来。
不久之后,王伉和吕凯两人也加入进来,他们这三架马车宣讲机器一发动,南中一带的诸夷头人洞主一个个群情振奋,争先恐后的带着本部落的精兵悍勇赶来投奔。
这些人中间,杨锋是最为兴奋和庆幸的一个。
他已经得到了大汉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