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面露惊喜之色,“陆大人,这个武器还没有名字,不如你来取一个名字吧。”
“好啊,这个东西就叫火枪好了。”
“火枪?”
诸葛亮仔细品味这两个字,连连点头,“贴切!真的太贴切!那陆大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这个图纸,进行批量生产了?”
既然陆川都说没什么需要改进的,那诸葛亮觉得完全可以批量生产火枪,只要稍稍训练一些士兵使用火枪,就能组建一支战力强悍的火枪兵团。
想想数千人甚至上万人手持火枪,隔着数百步开火,将敌人击杀的场面,诸葛亮内心就一阵激动。
但他没想到的是,陆川竟然摇头了。
“不,孔明,我刚才的意思是说,从你的设计初衷和思路来说,火枪确实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了,因为做到这样几乎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的话,火枪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
“很大的改良空间?”
诸葛亮露出惊讶的表情,他觉得他已经考虑得很周密了,为什么陆川还要这么说?
难道陆川还能找到其他改良方向吗?
陆川看到诸葛亮这个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便解释道:“孔明你看,首先这个火枪的点火方式就不方便。
我承认你为了避免雨雪天气对点火的影响,加了一个引火槽,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引火槽去掉,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点燃?”
“另外一种方式?”
诸葛亮有点懵了,作为三国时代的人,诸葛亮完全无法想象不用火折子,或者说不用火,要怎么样才能将火药点燃。
陆川想好跟诸葛亮解释,但转念一想这里面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火药燃烧的原理。
作为现代人,陆川很清楚燃烧需要氧化剂,平时空气中的氧气就是氧化剂,所以人们才能在空气中点火。
但如果为了彻底避免雨雪天气对火枪的影响,那就不能用明火点燃,而是要在火药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氧化剂。
火药加氧化剂,加一次轻微碰撞产生的热能,就可以达到燃烧的温度,进而将火药引燃。
所以想要让诸葛亮扭转思想,就必须要先跟他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燃烧,什么叫做氧化剂。
陆川重新整理一下思绪,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孔明,当初你设计引火槽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引火槽上加一个盖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