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一章 交换(3/5)

作者:
牙人当教习而练成的新式火器部队,未曾杀得鞑子一兵一卒,却在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的胁裹之下,先是在山东作乱,随后又叛变投清,成为了明朝自已挥之不去的巨大噩梦。无数忠勇的明朝官军,丧命在这朝廷花费无数银子与心血苦练而成的精锐叛军手中。而叛军投清后,又带给了后金最新的制炮与操作技术,使得原本就武力强大的后金,更是如虎添翼。明末气运之衰,足以让人扼腕叹息!相比威名远扬的红夷大炮,鲁密铳的名气要小得多,李啸之所以选择留下这种火铳,却是为了将来自已军队的发展,而作出的考量。鲁密铳,是由明代火器大师赵士桢所研制的新式火器,其原型是土耳其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密斯特克重型火绳枪,1598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的火绳枪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当然,李啸啸并不是枪械专家,对鲁密铳的了解也仅限于此了。之所以他决定,不要那些制作粗糙的普通火铳,却把这三条船上所配备的鲁密铳全部运回岸上,只因他记得《武备志》中曾对这种枪有句评语:“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李啸看到,鲁密铳全为上好熟铁锻制,双层铳管,管身一体,铳身较重,口径较小,外观修长,乌黑发亮,握在手中,便让人心生喜爱。据现代社会火器专家研究,这种制作精良的明朝鲁密铳,射程可在一百五十步,弹丸的初速极高,基本上与后世的步枪差不多。而此时的普通火铳,基本只能打到六十步的距离,便是后世清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器,性能上也未必强过鲁密铳。李啸认为,这种能远距离射杀敌军的鲁密铳,应该是以后李啸军中火铳的重点发展方向。得到火器的李啸心情大好,让接下来的价格商谈,变得顺利许多。6门红夷大炮,按每门2500两银子算,共15000两。10门佛朗机,10门虎蹲炮,每门按450两算,共9000两。60支鲁密铳,按每支25两算,共1500两。其余的大堆黑火药,数百发实心10斤弹,二千多发普通3至6斤铁弹,3000多颗鲁密铅弹丸,算个总价1300两。那么,总共的价格为26800两。“李把总,这价格已是亏本了的,把总却莫要嫌贵。”袁安邦见报完价后,李啸却沉吟不语,连忙低声说道。他在心下打定主意,如果李啸硬要压价,他25000两甚至20000也卖给李啸了,谁让自家性命在人家手里攥着呢。“哈哈,袁游击想多了,李某不是扣索之人。这样吧,李某再给你们加一点,就27000两银子吧。我军以每匹绸缎10两作价交换,共2700匹换与尔等。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