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宋‘战神’(1/3)

作者:放羊小星星
承明殿。

丁谓今天上朝的心情,就跟上坟一样。

太后啊!

可不是好相与的。

但他没办法。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今日召卿等,便是为了议一议范雍的札子。」

「诸卿可畅所欲言。」

廷议刚一开始,刘娥就起了高调,让众臣各抒己见。

「西北之地,息兵已久,如今宿兵十余万,一年粮饷所费不过千万。」

「去岁,陕西入钱粮1200万,出钱粮1140万贯,以陕西一地之赋足以供养边地驻军。」

王曾率先发表了意见,他觉得陕西不需要入中纳粮。

虽然去年陕西的岁收堪堪抵掉支出,所余不到百万贯,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危险。

但陕西是大宋的陕西,背靠朝廷,即便赋税不足,朝廷额外补贴一点,完全不成问题。

另外,如果只是普通的入中方案,王曾或许也不会反对。

正常入中,所有的流程全都处于朝廷的监控之下,一切皆是有迹可循。

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朝廷把握具体的入中数量,同时也能防止商人或者属地官员钻空子。

「王相,此言差矣。」

王曾的发言刚刚结束,丁谓立马就还以颜色。

「官家,大娘娘,臣曾执掌三司七余载。」

「虽然那是景德至祥符年间的时,但直至今日,臣依然记得边军之费。」

「陕西之地,一卒之费不下百千(百贯,包含衣食粮饷所有开支),万人则资费百万。」

「今驻兵十余万,便是千万级别的开支。」

「另,除十万驻兵,尚未乡兵七。

一石之费竟高达七百余文,即便以京中粮价为准,七百余文也能单独购买一石米。」

「纲运之损耗几乎达到一比一,如果改纲运为入中,途中损耗,至少能减少半数。」

损耗比高达一比一,并不是丁谓胡编乱造的,而是真实情况便是如此。

官方运输和商人转运,同样的路程,同样的数量,为何损耗不一样?

原因不外乎‘良心,二字。

纲运兵丁每日的口粮为两升,此乃定例,另外,除了口粮,兵丁仍有俸钱可领。

而商人转运,情况便截然不同。

毕竟,纲运花费的是国家的钱,商人转运的开销全都是由商人自掏腰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