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章 核聚变论证会,我们什么时候拥有了如此高端的技术?(2/7)

作者:不吃小南瓜
计算。

其实就像是制约三体运动的牛顿定律、制约流体运动的ns方程、制约大量分子运动的boltzmann方程一样。

这些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绝大部分都只能够找到近似解。

还有材料问题。

核聚变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无限能源,是因为海水中的氘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的”。

但问题是,只使用‘氘’太难了。

在一亿度这个量级的温度下,氘-氘的反应截面比氘-氚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而当温度升到十亿度量级时,韧致辐射会大大增强,想要实现输出大于输入会变得异常艰难。

如果使用‘氚’,问题也是显然的。

氚具有放射性,自然界中几乎天然不存在,人类的生产能力亦极其有限,而氚增殖所使用的锂,其资源也是有限的。

当然也少不了最大的难关,“如何做到输出大于输入?”

从输入角度来讲,加热等离子体所用的射频波、中性束、激光,它们本身的功率都是要小于甚至远小于产生它们所消耗的电功率的。

从输出角度来讲,中子的能量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热能的效率是有限的,而热力发电本身的效率并不高。

等等。

核聚变的研究有诸多的难关需要攻克。

当消息传出来以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几乎都不看好核聚变项目能够真正展开。

这样的研究连论证都过不了。

但实际上,国内的核聚变研究还是有基础的,也有不少学者支持展开项目论证。

汤建军研究制造的托卡马克装置,完善的环形磁力约束的问题。

另外,核工业西南研究所制造的环流器m装置,被称作是‘人造太阳’也成功实现了‘放电’。

虽然依旧没有解决核聚变技术的全部难题,但国内已经掌握了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

这些都是基础。

……

国内外舆论对于核聚变的研究并不看好。

大多数人都认为‘风声就只是风声’,就只是捕风捉影的消息,即便是有心去做研究,想要通过论证都不容易。

这种超大型研究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决策的,需要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